第十一届全国普选,太平国会议席的结果让人出乎意料,情绪若有所失。翌日傍晚,我寻访离家不远的废矿湖区──这里是儿时常与玩伴游荡、撒野的秘密花园──希望检拾一些欢乐的片断,聊以自慰。
回想当年,一群不谙水性的无知顽童,胆粗粗地涉入湖中捕捞草虾,收获可作垂钓的鱼饵,或用以饲养心爱的Oscar鱼……少年时开始狂爱写生作画,有一次跟友侪带齐了画纸、颜料等工具,准备捕捉四野茫茫的湖景,忽而大雨骤降,顷刻间便与周遭浑然一体……此次旧地重游,不禁令我错愕于眼前变了色的景观:
以往的穷乡僻壤,已化成屋宇栉比鳞次、道路纵横交错的超级型「花园」,只是那一条条延伸一、二公里长的笔直柏油路,便略略勾勒出其地形之广阔。
在咫尺之遥的番石榴园地上,即将构筑一批号称本市最昂贵的独立式豪华洋房;附加卖点并非学校或公园,而是一所大型超级市场会在附近轰然而出。
虽然目前只有一幢楼高二层半、基调为橙色的示范屋兀立在旷野中,我可以想象区区数年内,这里将完全让钢筋水泥森林所覆盖,儿时的记忆,就快无可寻之迹了。
对于「发展」的迫切渴求,从政府官僚、社团领袖到普罗大众,尽管族群、阶级或年龄方面殊异,声气几乎是一致的。
可是,值得怀疑的是,发展的列车是否只有单轨的运行方向,比如:增建房屋和工厂,制造就业机会?质言之,彼此之间是否透过对话行动,相互协商沟通,以便对发展的概念取得一定程度上的共识与认知?
上一届大选至今,除了一座横跨铁道闸门的高架天桥尚未建竣以外,太平的所谓「发展」,唯有建筑业统领风骚。市郊东西南北不断涌现新的屋区计划,表面上消费人引领企足,购兴如热火朝天。
然而,这些工程的空间营造与环境规划,恰恰与完善沾不上边,甚至违悖了生活品质的熏陶,惟最终还是落实了。
口口声声为人民服务的代议士,原本可以监督和遏制类似事件的发生,他们却基于政治/经济的结构关系──像逐水草而居的牧民,操心牛羊的肥美更甚于其它──反而纵容利益集团胡作非为,对全市生存空间肇成的伤害尤甚,罪大恶极!
一个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胥视其个别、特殊的条件而定,一律向纽约东京看齐,抑或往工业化推进,岂不窒息了它独有的历史脉络和生命韧度?
因此,人民应当自强自救,为重回地方自治拿定主意。当务之急,则必须从人文与经济等方面作周全、整体的考量,尤其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下,为太平市循名定位!
◎原载《东方日报·名家》之「艺文风景」专栏(2004年3月30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