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日星期一

可怜我们,救救太平!

迩来,每逢下午三、四点钟,首都地区上空总是积满了乌云,霎那之间,大雨便淅沥沥、哗啦啦地下着;偶尔则会在傍晚时分才倾盆而降,实在难煞了没有汽车代步的新贫阶级。

与此同时,在我的家乡太平──这个全年降雨量在半岛堪称数一数二的城市──常常在午后就骤然下起淫雨,一直到深夜才停歇,纵使连续多日天天雨天也是毫不出奇的。此种天候,对老百姓来讲,或许早已习惯了,抑或,自小培养了一种乐观主义的反应模式,所以大家鲜少为此而破口大骂的。这是太平人可爱之处。

但是太平人最不可爱之处,换句话说,即经常按捺不住个人内心焦虑之情绪而怒目横眉乃至浮躁地陈述意见的事由,莫不是本市未来的经济发展问题,好像除此之外便没什么值得操心的了。



九月中旬,当局推介了“太平文化遗产城市”和“巴登与十八丁发展特区”大蓝图。霹雳州行政议员倪可敏代表州务大臣主持推展仪式时表明,“太平是一个独特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市容和天然资源,具备了发展成为一个历史旅游城的条件。”

也是太平区国会议员的倪氏还透露,州政府已成立一个由他带头的申遗委员会,着手研究、筹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争取把本市列入世界遗产城市的事宜。按照他的逻辑,如果申遗成功,便可以促进太平经济了。

姑且不论“世界遗产城市”与“促进太平经济”是否有什么因果关系,一如《星洲日报·大霹雳》(2008.09.13)的标题“太平申遗推行大蓝图/倪可敏盼中央拨款2亿”所揭示那样,这项由霹雳州民联政府(一般相信是前朝政府)拟定、批准的发展蓝图能不能获得国阵主导的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与资助,恐怕仍是个未知数。


何况,倪可敏并未定下完成工作的“deadline”,这就难怪此间美景酒店头家黄庆喜接受媒体访问时露出一脸无奈的样子。

黄氏一方面认为“大蓝图保留历史遗迹值得赞扬”,因为“这些古迹已成了太平人的生命根基”;另一方面,他也不忘提醒当局,勿以文化遗产城市为由而忽略了给本市注入新的经济活力,“尤其是著重太平主要街道如古打路、马结路和大街一带,因为这数条街道的许多商家,都因为经济不理想而休业,使以往的繁荣现象不再。”

凡是在太平投资发展的生意人,大概都会认同并且附和黄庆喜的呼吁:希望地方政府真正跟进大蓝图计划。经济不景,可怜我们,救救太平!然而,不是我故意唱反调,摆在眼前的障碍是:地方政府如何“真正跟进”呢?就算这项计划确实可以惠及老百姓,地方政府在现阶段有条件从中央政府那里“盼”到一丁点拨款吗?

政治信念的矛盾性可能对地方建设、资源分配和公民权益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很明显的就在此刻凸现出来了。 窗外,风雨不断……

原载《光华日报·异言堂》作者专栏“肉身思考”(2008年12月1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