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2日星期二

品者每物皆賞之

太平有間中央飲食中心﹐麵食包點茶水﹐應有盡有﹐與其它餐室大同小異。

店面的牆身偏高﹐使它顯得格外寬敞﹑晃明﹔而那一幅幅懸掛壁上的水墨畫作﹐將滿室煥發為雅致悠然的氣氛﹐構成了這兒的特色。我向人推介時﹐總愛戲稱它作「Kopitiam畫廊」﹗

從正門進入﹐右側高牆上展示著大小不一的畫作﹐依序為楊仁德的山水橫披與花鳥小品﹑齊良末的《墨蝦》條幅﹑李霞的《關羽坐像》大中堂(兩邊配設了詠贊浩然正氣的行書楹聯)﹑楊飛的人物四聯作﹐等等,迎面還有楊仁德和李霞二人的力作﹐前者所畫蒼鷹﹐並題上「千里江山一擏天」﹐後者的另一幅《關羽立像》﹐古趣橫生﹐藏家亦在其旁安置了自書楹聯加以綴飾。

這些作品由王仕元﹑立瑞父子珍藏﹐他們平日為店裡的繁瑣事務忙碌﹐借助古書畫的品鑒玩賞﹐驅除煩氣﹑洗滌俗心。王伯伯目前多在家中含飴弄孫﹐樂在藏品世界中﹔立瑞在長期耳濡目染之下﹐不但子承父業﹐也逐漸培孕出一種儒雅的生活志趣來。

他出示一份介紹我國以故書畫家李家耀先生(時年九十三歲)和「若墅堂」的剪報﹐內附多幀家居擺設組圖。只見四壁盡是翰墨丹青﹐木櫃裡書桌上置放著古籍﹑畫冊或骨董﹐古色古香﹐閑逸致遠。

「你看﹗這樣的生活空間﹐多麼有味道。」說話時﹐立瑞臉上泄露著欽羨之情。

略讀報導知悉﹐若墅堂藏有李霞(1871-1938﹐福建仙游人)的《四快圖》──即﹕搥背﹑搔痒﹑伸欠和酣睡﹐堪稱人生最快活的四件事──乃是與主人津津樂道的一則往事有關﹔原來李前輩未入上海美專前﹐曾師從家鄉的李霞習畫人物﹐這組聯作在在標示著一種尊師重道的遺訓。此外﹐我多年來對于李前輩的人物創作﹐如何秉承了近似黃慎一脈之畫風的疑惑﹐頓時獲得解悟了。

聊得興起﹐立瑞帶我回去他們的住處。這裡的空間﹐幾乎都讓那些書畫珍玩據有了﹐教我的視線難以聚焦。

當中最悠久的﹐要數明代文伯仁(1502-1575)的山水扇面﹔知名度較高者﹐則是吳昌碩﹑齊白石和陳子奮﹐尚有林琴南﹑張鋆﹑周愈﹑戴文節﹐等等﹐三十多年來﹐從點慢慢累積﹐王氏父子的珍藏品早已獨具形面了﹗

父子倆對閩籍書畫家情有獨鍾﹐縱使有關作者名不見經傳﹐手法泛泛﹐然而只要由他們購藏﹐也一樣會愛不釋手。透過「品者每物皆賞之」的古句有一番體悟後﹐他倆遂把書房號命名為「皆賞齋」;立瑞並留下一句豁達大度的話,他說﹕

「我從來不去計算付出多少﹐抑或收穫多少﹐我只是為了興趣而收藏……。」

◎原载《东方日报·名家》之「艺文风景」专栏(2003年12月16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