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2日星期二

太平人的荣与辱


C随我回乡小住,我带伊到锡兰人协会会所前的食肆吃咖哩面,离去时,我笑笑指著该战前建筑说:看,也是好料哦!

我们驱车往太平湖──它不但是全国第一个由人工开凿的湖滨公园,迄今仍然是最为人赞许的休闲风景区之一。我故意让车子驶经那些见证了这个马来半岛最早开埠之城市之一的历史古迹,例如:县政署、监狱、博物院,等等,包括设立于此的动物园皆堪称「全国第一」,叫太平人好不风光。

隔天早上,我俩走过一栋传统广粤式建筑,C大概惊见其内部一片狼藉的情况,遂脱口失言:这间「庙」怎麽变成这个样子?只见门额上「顺德会馆」四个大字依旧,首进厅堂剩下两根圆木柱,内堂供奉的关圣帝诸神,以及祀拜的祖先灵位均不知所踪了,里头竟然是广告牌业者的制作工坊!我不发一语,尽管心里按捺不住地隐隐作痛。

迩来,纠缠多年的太平大巴刹发展计划在州政府的介入下「几成定局」了。当局将兴建一座新巴刹来安顿贩商,而这几座百年建筑将被铲平、改建成多用途大楼,除了设有仿照吉隆坡中央艺术坊的手工艺品中心,据《东方日报》(2006.12.01)报导,「重建计划包括将全部备有空调冷气系统,附设著名的饮食咖啡座及美化计划,如怡保的佳世客霸市。」

细读这则新闻,若不是记者姑隐真相──既然当局决意要「拆除重建」,为什麽还遮遮掩掩,剥夺民间基层的知情权?──窃以为拆迁大巴刹的计划,恐怕没有经过全面的评估和周详的规划,其盲点如下:

首先、太平从来不乏饮食咖啡座,何必多此一举;其次、手工艺品中心的设立无非是为了应付观光客的消费需求,惟大巴刹的所在处位于闹市中心,偏离了太平湖、动物园和博物院等旅游景点,干吗舍近求远?

最后,也是最值得关注的是,这里的货源充足、百业兴旺,从早到晚,人头攒动,仿如本市的一条动脉。更何况,支撑这些百年建筑的钢架结构完好无损,老神在在,丝毫没有威胁到里里外外的日常活动;它即非危楼,还在不断创造经济的历史的价值,著实看不出有什麽理由非要将之置于死地不可。

若干年前,与两名老外在此喝茶消夜,其中较为年长的美国人乃建筑学者,另一位英国青年则是汉学研究生,闲谈中我提及当局拟议拆迁大巴刹的意图,两人愕然不已,忘了是谁立即反驳道:那就奇怪了,这里正是一个很棒、很有特色的「文化中心」啊!

这是一项以人民的利益与需求为依归的计划,还是仅仅为了发展而发展?我一头雾水。

◎原载《东方日报·名家》作者专栏「艺文风景」(2006年X月X日)。

没有评论: